辽宁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
国内外矫形器技术发展的历程
矫形器为肢体残障人士首选的康复辅助器具,主要用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通过力作用预防、矫正畸形,治疗骨骼、关节、肌肉和神经疾患并补偿其功能的机械。矫形器于假肢的主要区别在于:假肢用于截肢者,矫形器用于肢体畸形、麻痹等运动功能损伤者;假肢的主要作用是代偿已失肢体的功能,矫形器的作用主要是矫治畸变肢体的疾患;假肢的评价主要是依据截肢者的使用感受,矫形器的评价主要是依据外科医生的诊断。
由于矫形器适配针对的疾患类型多,用途广泛,因此矫形器品种的数量和形式远远超过假肢。另外,矫形器的用途决定了绝大部分的部件结构比较简单,比较重要和困难的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开处方和进行矫形器的设计。
矫形器部件技术发展的佐证资料相对较少。在人类文明史中,很早就出现了矫形的概念。根据研究人员对目前所发掘的最古老的原始支撑器的考证,矫形器的装配与研究的历史可追溯到埃及第五代王朝(公元前2750-前2625年);另外,大概在公元前370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提出了超关节固定骨折的原则。1742年,法国医生设计出假肢的符号,即一颗倾斜的树用棍子支撑着,这说明矫形器的概念已经形成。这些都可以看做矫形器技术发展的萌芽。早期制作矫形器的人主要是木匠、皮匠、铁匠和盔甲工,所用的材料与早期假肢的材料相同,主要是木材、皮革、金属。18世纪以后,薄铁制造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欧洲已能生产大量精巧的矫形器。近代以来,在康复医学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矫形器在神经、肌肉和骨骼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以及帮助这些患者回归社会的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矫形器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对于国内假肢技术发展的历史,我国矫形器技术发展历史存在着文字及实物资料极其缺乏的情况。历史上,矫形器曾用过夹板、支具、矫形器械、矫形装置等各种名称。我国古代医学中的正骨学,矫正骨折后的畸形,主要治疗方法就是用小夹板治疗,相传我国明代就已经应用“木柱”(一种木质腰围)治疗疾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假肢矫形器行业取得了可喜得成果,主要体现在相关科技的进步和假肢矫形器产品质量上的逐步提高,从单纯仿制国外产品到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都有了很大进步,假肢生产装配单位的矫形器生产和装配技术水平越来越能适应患者的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图文来自孙雅婷
发布时间:2020-12-24 16:02:14
电话:024-25891196(医疗区)024-25871139(康复辅具区) 手机:18940235698
地址:沈阳市铁西区贵和街46号(医疗区)沈阳市铁西区南七东路28号(康复辅具区)
版权所有:辽宁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 辽ICP备13006780号-1